3月12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就大学自主招生等问题向媒体谈了我们的怎么看。朱清时说,今年,南方科大已经做好了自主招生筹备,决定自主招收50名高中二年级出色学生进入试点班,目的是探索革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方法。而这种高校招生低龄化倾向,是否会打破高中平静而传统的教学、育人秩序?
南方科大高中二年级试点班成议论焦点
据朱清时介绍,试点班中的50名本科学生将全部从高中二年级学生中录取。“未必让他们参加普通高考考试,而可能高校组织考试。”朱清时说,现在学校“高中二年级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考试直升大学”这一打破常规的实验还要得到教育部最后认同,只须教育部认同,南方科大就去尝试。朱清时补充说,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分为两部分:1、考查常识学会状况,使用的是不出难点的书面考试;2、考查革新素质,通过面试分辨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为何“直招高中二年级学生”?朱清时讲解说,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高考考试就是“跳级”,学生能跳级成功,说明他们已经拥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能力,没理由非要他们多学一年。教育政策愈加人性化,与时俱进,不可以不放开非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高考考试的限制。朱清时还说,目前高中教育中,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各门学科常识,高中三年级主如果复习强化练习,容易致使素质教育变形,在高考考试规范一时很难改变的状况下,招收高中二年级学生有好处。
其实不仅仅是南方科技大学瞄向了高中二年级出色学生,大学争抢出色生源常见开始向低龄化进步。据记者知道,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也纷纷抛出类似的自主招生政策——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可以直升武汉大学,高考考试分数不过重点线也会被四川大学录取。伴随高校招生季节的到来,大学争抢出色生源大概进入白热化。
是自主招生还是争抢生源
“期望这种自主招生不要再扩大化了。不然,高中到底是两年还是三年?正常的教学秩序哪个来保证?”采访中,郑州多所中学校长向记者表达了如此的忧虑。“大学事实上是借助自主招生的名义,在争抢好生源。”郑州中学高正起校长说,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的目的本来是为那些有专长的偏才提供上大学的机会,但目前的自主招生却演变成一个小高考考试,不只让不少高中三年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那些有专长的偏才也没能得到真的的升学机会。“我是一名高初中生的父母,自从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女儿所在学校高中三年级学生一过十一国庆节就开始忙于筹备自主招生考试。他们找关系、备材料,闹得学校、课堂都挺乱。有些学生甚至请假去上课外的辅导班。为了能顺利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一些学生甚至要请假提前到北京适应环境、强化练习。”学生父母周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愈加重视整体综合素质考试。譬如北大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成绩在全校排一排二,不推荐也能考上北大,校长之所以不敢推荐偏才、怪才,就是怕引起父母的不满。因此,没人能从本质上改变高考考试的近况,高考考试改革更不是中学或者大学单独能做的,大学也不可以突破性地去做,只能小步子地进行改革试点。”郑州轻工业学院宣传部长张旭虹介绍说。
高校自主招生当为高考考试之后的补录
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推出“五校联考”自主招生模式,随后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再到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直升大学等,形成愈加激烈的自主招生大战,这种盲目跟风甚至近乎比拼的形式花哨的“掐尖”生源战,已经被教育专家批评为违背了教育规律。
张旭虹觉得,高考考试是高校招生的第一考,应该捍卫高考考试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公平。高校过早、过多自主招生,假如操作不当,比较容易出现暗箱操作,从而撼动社会公平的天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甄尽中教授觉得,高校自主招生假如过早,必然影响高中校园的宁静,影响高中教学正常秩序。高校招生低龄化趋势更让高中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进入角逐,非常明显,这就预示着:初中阶段就需要进入先期隐性角逐。
中原工学院李廷利觉得,假如过多的高校在高考考试之前就过早自主招生,必然导致高校间的恶性角逐,高招秩序很难保障。为了挖到好生源,必然花样百出,必然越早越好,必然先下手为强,对于没自主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也不公平。他建议说,把自主招生看成是高考考试之后的补录,可以有效弥补高考考试唯分数录取“一刀切”的不足,各高校因校制宜,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将那些真的合适本校的专长生、偏才选入高校。
自主招生低龄化不适合倡导
正如不少中学校长所言,高校自主招生愈加演变成一种变相的争抢好生源大战。让人震撼的是,这种抢生源大战战场已经从高中三年级扩大到整个高中阶段,由于多所大学颁布自主招生政策,明确表示可以招收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
然而,在教育部的规定中,是禁止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高考考试的。有关法律也明确规定,假如发现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高考考试,这类学生将遭到禁考处罚。
张旭虹说:“对于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探索,大家不应该全盘否定,这毕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自主招生开的口子不要过大,牵涉的面不适合过大,低龄化倾向更不适合倡导。国家还是应该从宏观上调控,让一部分人参与,而不可以因此影响绝大部分人。”
自主招生改革原本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是对应试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增加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机会,但目前一些高校的自主招收的学生年龄愈加小,出的题愈加偏、愈加怪,与素质教育的需要并不相符合。
高校颁布如此变味的自主招生政策,给高中教学、学生父母增添了繁重的学业、经济负担。现在,父母和学生还未完全适应“小高考考试”,自主招生却向低龄进步,使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学生、父母的神经再度提前绷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高中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应该为了考学而学习,不然又变成为大家所诟病的应试教育了。
“高中学习不单为了考大学,假如高中一年级就获得大学的招生资格,他以后学习的全部就成了应对两年后的高考考试,这对孩子整个高中阶段的常识体系构建及德智体等诸方面培养或许会导致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自主招生的低龄化,假如不叫停也应紧急予以矫正。”郑州十四中的席老师觉得。